中國科學家研發出世界首套“真空管道磁浮車”模型
中國科學家研發出世界首套“真空管道磁浮車”模型
原標題:他把真空管道磁浮車從概念變模型
西南交大海歸教授趙勇帶領的超導與新能源研發中心取得了令世界矚目的成績
成都商報記者江浪莎 攝影記者王效
扎根成都做科研
“你在澳大利亞待得好好的,回去干什么呢?”2002年,借著趙勇回國開會的契機,西南交大邀請這位在超導領域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專家到校訪問。在那些外表不起眼的“廠房”里,已誕生了世界上第一輛載人高溫超導磁浮車。趙勇有些激動,“澳大利亞的研究偏基礎,而我一直希望能實現超導應用,在西南交大,我看到了這種可能。”
人物名片 趙勇
西南交大首席教授、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
輾轉意大利、澳大利亞和日本13年后,2003年5月,趙勇出任西南交大超導研究開發中心(現超導與新能源研究開發中心)常務副主任。2011年,他帶領的團隊研發出世界第一套“真空管道磁浮車實驗系統”。
年逾五旬的趙勇教授很忙。早在5月下旬,他的工作“檔期”就已排到了端午節后。除了日常事務,第二代真空管道磁浮車的實驗模型研究也提上了日程。這個俗稱“膠囊列車”的家伙,被視作“未來世界交通的終極解決方案”。它從一個“概念”到“第一代實驗模型”的突破,正是由趙勇帶領的西南交大超導與新能源研究開發中心完成的。
上世紀80年代后期,趙勇成為我國高溫超導領域第一個博士。輾轉意大利、澳大利亞和日本13年后,他回到了祖國。但他選擇的,既不是故鄉武漢,也不是同時向他拋出橄欖枝的北京、南京等城市———他選擇了成都,來到了西南交通大學, “這是最適合搞超導磁浮研究的地方。”
引進 親赴海外相邀 “擲千金”建研究平臺
“你在澳大利亞待得好好的,回去干什么呢?”2003年的一天,當趙勇告訴親友,自己要去位于成都的西南交通大學繼續高溫超導研究事業時,大家都表示不理解。
趙勇是恢復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學生,是我國高溫超導領域第一位博士。1990年后,他主要在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做研究,“自1994年以來,那里的超導研究由我牽頭,涉及三個學院,工作一直很順利。”
轉折出現在2002年。那年,借著趙勇回國開會的契機,西南交大邀請這位在超導領域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專家到校訪問,并表達了希望他“加盟”的想法。回憶當時的情景,趙勇用“驚喜”二字來形容:在那些外表不起眼的“廠房”里,已誕生了世界上第一輛載人高溫超導磁浮車,這是高溫超導應用領域里程碑式的突破。趙勇有些激動,“澳大利亞的研究偏基礎,而我一直希望能實現超導應用。在西南交大,我看到了這種可能。”
2003年,西南交大校領導親自帶隊到澳大利亞向趙勇拋出橄欖枝,希望由他領銜在交大組建超導研究開發中心,并很快向即將組建的研發中心投入1000萬元以上。
“學校這個舉動,完全出乎我意料,我很感動。”趙勇坦率地表示,自己在很多研究機構待過,知道為一個尖端科研投入并非易事,在“承諾”和“做到”之間,往往有漫長的過程,“而學校這么果斷,太讓我驚奇了。”
西南交大的真誠,徹底推翻了趙勇為自己設定的人生路線,“本來,我是想先請一年的學術假過來試試,但是看到這么多投入,我就覺得不能是‘試一試’,要認真對待了,總不能辜負別人的期待啊。”
2003年5月,趙勇出任西南交大超導研究開發中心(現超導與新能源研究開發中心)常務副主任。
落腳 真空管道磁浮車從“概念”變成模型
去年夏天,有著“科技狂人”之稱的美國電動汽車公司Tesla的首席執行官艾倫·馬斯克提出“膠囊高鐵”的概念,把旅客放入“膠囊”彈出去,2小時就能從紐約到北京。這一魔幻般的描述讓“真空管道運輸”再次進入公眾視野。趙勇正是與“真空管道運輸”打交道的人———自2003年起的8年時間里,他領銜的團隊把“真空管道磁浮車”從一個“概念”變成了一個模型實體。2011年,世界第一套“真空管道磁浮車實驗系統”在西南交大誕生。
現在,盡管這套第一代實驗模型暫時被拆卸了,但記者依稀能在實驗室中看到它的全貌:長10米的真空管道像一個透明罩子,罩住軌道和跑動的超導模型車。趙勇介紹,整個系統的核心“秘密”就藏在模型車中:里面有浸泡在液氮里的高溫超導材料,能發揮出既沒有電阻又可以抗磁的功效,“結合系統的測試和計算機的模擬,就能算出真空管道磁浮車最有效的運行方式。”
這項“高大上”的研發,過程卻是“孤獨”的。尤其是在2007年前,因為要解決無接觸供電系統、磁懸浮性能等問題,團隊幾乎都放棄了休假。“科學研究還是要嚴謹,我們得一步一步來。”趙勇感嘆說,盡管業內人士都認同,在無空氣阻力的真空狀態下,列車將產生速度快、無噪音、能耗小等無可比擬的優勢,但理論和實際之間,需要無數次的測試和計算,包括考慮到應用安全問題,“比如,如果列車發生火災等緊急事故,如何迅速打開真空管道,保證空氣流入進行救援,都需要仔細考慮。”
2009年,趙勇同其他專家合著《速車系統概論》,對于真空管道交通進行了深入討論,這是世界上第一本系統論述真空管道磁浮技術的專著,F在,研發中心正在針對第二代真空管道磁浮車的實驗模型進行研究。
生根 引進人才一路綠燈 聚集世界頂級學者
最近,一位日本超導專家到趙勇的實驗室參觀后感嘆:“現在研究高溫超導最好的地方在中國呀。”
事實上,早在2003年,學校就投入800多萬購置了兩臺超導物理性質測量設備。“當時,那些設備與國際最先進的水平不相上下,支撐了我們最主要的研究。”回憶這11年,趙勇直言,如果沒有學校的全力支持,中心的科研成果不可能持續。
在人才引進上,也是一路綠燈。2004年,研發中心引進蒲明華老師。盡管當時他剛博士后出站,但抱著“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想法,交大破格以教授身份引進了他,F在,蒲教授已是中心的元老級人物,在超導實用材料研究中取得了引人矚目的成績。
去年,徐飛接任交大校長,提出了人才強校主戰略和國際化戰略,這更讓研發中心在引進海歸人才上充滿干勁。只花了3個月,來自著名的德國馬普研究所的兩名學者就投身西南交大門下:一位是在德華人化學研究會會長鄧水全教授,一位是畢業于香港城市大學的“80后”才俊郭春生教授,他們將在超導理論和材料模擬方面給研發中心注入新的“靈感”。
“2011年初,我們研發中心的名字里就加上了‘新能源’三個字。未來的研究還將擴展,不僅僅限于真空管道磁浮車,所以需要新的思維來帶動。”趙勇如是說。
備注:本新聞轉載自2014年06月05日 成都商報 作者:江浪莎
原始鏈接:http://e.chengdu.cn/html/2014-06/05/content_472727.htm
-
ENPAC簡介
...
-
PIERCAN簡介
...
-
Justrite簡介
...
-
HONEYWELL簡介
...
-
Whatman簡介
...
-
Brady簡介
...